【白居易邯郸夜思家全诗讲解】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以语言通俗、情感真挚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其中《邯郸夜思家》是一首描写游子思乡之情的佳作。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在异乡夜晚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一、诗歌原文
> 邯郸夜思家
> 万里云山隔,孤灯照客心。
> 雁声催梦断,月色冷窗阴。
> 家书难寄远,归路未逢今。
> 欲问归期近,空庭落木深。
二、
这首诗写于白居易在邯郸旅居期间的一个深夜。他独自一人,面对远方的云山和孤灯,内心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诗中通过“雁声”、“月色”、“家书”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表达了游子在外难以归家的无奈与惆怅。
三、诗句解析(表格形式)
句子 | 解析 | 情感表达 |
万里云山隔 | 描写距离遥远,故乡被重重山峦阻隔 | 孤独、远离故土 |
孤灯照客心 | 夜晚只有一盏孤灯陪伴,映照着游子的心境 | 寂寞、思乡 |
雁声催梦断 | 鸿雁的叫声打断了梦境,暗示无法入眠 | 痛苦、失眠 |
月色冷窗阴 | 月光清冷,窗户显得更加幽暗 | 凄凉、寒意 |
家书难寄远 | 想写信给家人,但路途遥远难以送达 | 担忧、无奈 |
归路未逢今 | 回家的道路尚未找到或实现 | 希望渺茫 |
欲问归期近 | 想知道回家的日子还有多久 | 渴望、焦虑 |
空庭落木深 | 庭院空旷,落叶堆积,更显荒凉 | 悲凉、孤独 |
四、艺术特色
1. 意象丰富:诗中运用“云山”、“孤灯”、“雁声”、“月色”等自然意象,增强了画面感和情感深度。
2. 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却能打动人心,体现出白居易一贯的“通俗而深刻”的风格。
3. 结构严谨:四联八句,层层递进,从景到情,由外及内,情感逐渐加深。
五、结语
《邯郸夜思家》虽短,却饱含深情。它不仅是白居易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古代游子普遍的心理状态。读此诗,仿佛能感受到那个夜晚的风、那盏孤灯下的心事,以及那份难以言说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