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教案范文】《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叙事诗,通过描写一位卖炭老翁的艰辛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底层人民的苦难。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并学习诗歌的语言艺术。
一、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 | 内容说明 |
| 知识目标 | 了解《卖炭翁》的写作背景、作者及诗歌的基本内容。 |
| 能力目标 |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
| 情感目标 |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同情心和责任感。 |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 教学难点 |
| 理解诗歌中卖炭翁的形象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 分析诗歌语言的艺术特色及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 |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 通过提问“你见过哪些辛苦工作的劳动者?”引发学生思考。
- 展示图片或视频片段,介绍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
- 引出课题《卖炭翁》,并简要介绍白居易及其“新乐府”诗风。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
- 教师范读,帮助学生纠正发音。
- 思考问题:诗歌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主要人物是谁?
3. 精读品析(20分钟)
- 分段讲解诗歌内容,逐句分析: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表现卖炭翁的辛勤劳动。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描绘老翁的外貌,突出其生活的艰难。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展现老翁内心的矛盾与无奈。
-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刻画天气恶劣下的艰苦劳作。
-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引入权贵阶层,对比鲜明。
-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揭露官吏的蛮横与压迫。
-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体现百姓的无力与无助。
-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讽刺统治阶级的虚伪与剥削。
-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4. 拓展延伸(10分钟)
- 结合现实生活,讨论当今社会中是否存在类似现象。
- 鼓励学生写一篇短文,以“我眼中的卖炭翁”为题,表达自己的感受。
5. 小结与作业(5分钟)
-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 布置作业:
- 背诵《卖炭翁》全文。
- 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读后感,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古诗语言特色的分析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备注: 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教学进度和学生情况灵活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