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含义】“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是一句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的经典成语。它原意是:当飞鸟被猎杀完毕,好的弓箭就被收藏起来;当狡猾的兔子被猎杀后,用来追捕兔子的猎狗就会被烹煮吃掉。这句话常用来比喻在完成某种任务或达到某种目的之后,曾经立下功劳的人或物被抛弃、遗忘甚至遭到迫害。
这句成语揭示了人性中的一种现实:功成之后,往往伴随着失势和被利用的命运。尤其是在权力斗争激烈、利益关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
一、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
原意 | 飞鸟被捕尽后,好弓被收起;狡兔被杀死后,猎狗被烹食 |
比喻意义 | 功成之后,功臣可能被抛弃或遭贬 |
现实应用 | 多用于形容政治、职场、商业等场合中,有功之人被冷落或牺牲的现象 |
背后思想 | 反映了人情冷暖、权力更替中的现实与无情 |
二、具体解释
1. 飞鸟尽,良弓藏
这部分讲的是打猎时的情形。当猎物(飞鸟)被全部捕获后,原本用于射杀它们的弓箭就失去了作用,因此被收起来不再使用。这象征着那些曾经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人,在目标达成后可能被忽视或遗忘。
2. 狡兔死,走狗烹
“狡兔”指狡猾的兔子,而“走狗”是专门用来追捕兔子的狗。一旦兔子被猎杀,狗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最终被烹煮食用。这进一步说明了“功成身退”的残酷性,即成功之后,曾经的得力助手反而可能成为牺牲品。
三、现实意义与启示
- 警惕权力游戏:在组织或团队中,功臣可能因威胁到领导者地位而被排挤。
- 学会自保:在取得成就后,要懂得适时收敛锋芒,避免成为他人眼中的“威胁”。
- 理解人性:并非所有人都能感恩戴德,有些人只在意利益和结果。
- 历史教训:许多历史人物如韩信、范蠡等,都曾因“功高震主”而遭遇不幸。
四、相关案例
案例 | 说明 |
韩信 | 辅佐刘邦建立汉朝,但最终被吕后设计杀害 |
范蠡 | 功成身退,隐居江湖,避免了政治风险 |
商鞅 | 助秦孝公变法强秦,却因触怒贵族被车裂而死 |
五、结语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不仅是一句古语,更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能力与贡献,更要懂得审时度势、自我保护。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与权力结构中,保持清醒与谨慎,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