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藏问答 >

促织原文及翻译注释

2025-09-25 17:40:27

问题描述:

促织原文及翻译注释,急!求解答,求别无视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5 17:40:27

促织原文及翻译注释】《促织》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短篇小说,收录于《聊斋志异》中。文章通过一个关于“促织”(即蟋蟀)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人民的苦难,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讽刺。

一、

《促织》讲述了一个普通百姓因被迫缴纳蟋蟀而陷入困境,最终在神灵帮助下获得转机的故事。故事以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底层百姓的悲惨命运,以及官吏的贪婪与无情。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

二、原文、翻译与注释对照表

原文 翻译 注释
成化年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明朝成化年间,皇宫中盛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要从民间征收蟋蟀。 “成化”是明朝皇帝年号;“尚”意为崇尚、喜好;“促织”即蟋蟀。
每一虫,皆有姓名,或名“金步摇”,或名“大红袍”。 每一只蟋蟀都有自己的名字,有的叫“金步摇”,有的叫“大红袍”。 古代人们常给蟋蟀取名,表示其外形或性格特征。
父曰:“此非人力所能致,吾当求之。” 父亲说:“这不是人力能弄到的,我应该去寻找。” 表现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与责任感。
里正催科,不胜其苦。 乡里的差役催交赋税,百姓不堪其苦。 “里正”是地方小官,“催科”指催收赋税。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明朝宣德年间,宫廷中也盛行斗蟋蟀游戏,每年向民间征收蟋蟀。 “宣德”也是明朝皇帝年号,说明这种风俗并非一时之风。
一人之微,而能致万人之命,可不畏哉! 一个人的力量,竟能决定千万人的性命,怎能不令人敬畏! 表达对权力滥用的批判。
吾闻之:‘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我听说:“天道没有偏爱,常常眷顾善良的人。” 引用古语,表达对命运的感慨。

三、主题分析

《促织》虽然篇幅不长,但寓意深远。它不仅描绘了封建社会中百姓的苦难生活,还揭示了权力对个体命运的操控。通过蟋蟀这一小物,作者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同时也寄托了对善良与正义的期望。

四、语言风格

蒲松龄的语言简洁生动,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增强故事的真实感和感染力。他将神话与现实相结合,使作品既有文学性,又有思想深度。

五、结语

《促织》作为《聊斋志异》中的经典之作,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它提醒我们,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可能牵动整个社会的神经,值得我们深思。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