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原文及翻译】《渡荆门送别》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远行他乡时的离愁别绪。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李白早期作品中较为著名的一篇。
一、原文
>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二、翻译
原文 | 翻译 |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我乘船远渡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山峦随着平原的延伸而消失,江水奔流入广阔的荒原。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月光下,江面如天镜般明亮;云霞升起,仿佛形成了海市蜃楼。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我依然喜爱故乡的江水,它千里迢迢送我远行。 |
三、总结
《渡荆门送别》通过描绘诗人离开故乡、远行途中所见的壮丽山河,抒发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诗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展现了开阔的自然景象,也暗含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迷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则以拟人手法,将故乡之水比作送别的友人,情感真挚动人。
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李白早期诗歌中常见的思乡情怀和对自然风光的热爱。无论是从语言还是意境上,都体现了盛唐诗歌的风貌。
如需进一步分析该诗的艺术特色或历史背景,可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