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屈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屈”字常用来表达“弯曲、委屈、屈服、屈辱”等含义,因此许多成语中都包含了“屈”字。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反映了人们在历史和文化中的情感与态度。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带屈”的成语,并附有简要解释和出处。
一、总结
“屈”字在成语中多用于表达不公、忍让、压迫或内心痛苦等情绪。这些成语往往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常见于文学作品、历史典故或日常交流中。以下是部分常见的带“屈”字的成语及其解释:
二、带“屈”的成语汇总表
成语 | 解释 | 出处/来源 |
委曲求全 | 委曲:委屈;求全:保全。指为了保全大局而忍受委屈。 | 《后汉书》 |
屈打成招 | 指用酷刑逼迫人认罪。 | 古代司法制度 |
压弯了腰 | 比喻长期受压迫、劳累,身心疲惫。 | 现代口语 |
屈指可数 | 形容数量少,可以扳着手指头数出来。 | 《左传》 |
奇耻大辱 | 极大的耻辱。 | 古代文献 |
忍气吞声 | 忍受委屈而不说出来。 | 《红楼梦》 |
俯首帖耳 | 形容非常顺从、服从的样子。 | 《史记》 |
无妄之灾 | 没有预料到的灾祸。 | 《周易》 |
屈尊降贵 | 身份高的人降低自己的身份。 | 《资治通鉴》 |
坚贞不屈 | 坚持正义,不向邪恶低头。 | 现代常用 |
三、结语
“带屈”的成语不仅体现了汉语的丰富性,也反映出中华民族在面对困境时的态度和智慧。无论是“屈打成招”的无奈,还是“坚贞不屈”的坚定,这些成语都在不同的语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并掌握这些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文语言。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个成语的具体用法或出处,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