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进学解原文介绍及译文】《进学解》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著名散文,属于“解”类文体。文章通过作者自述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学问、修身、治学的态度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人阶层在科举制度下的处境和心理状态。全文语言精炼,结构严谨,思想深刻,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和人生哲理。
一、原文介绍
《进学解》以“解”为题,意为解释或阐述。韩愈在此文中借自身经历,讲述自己虽有才华却屡试不第,仕途坎坷,但依然坚持“进学”的信念。文章不仅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也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全篇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叙述自己的遭遇与内心矛盾;后半部分则提出“进学”的理念,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指出治学应以“志”为本,以“道”为归。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原文 | 译文 |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召诸生立堂下。 | 国子先生清晨进入太学,召集学生们站在堂下。 |
曰:“吁!学者之于学也,其可忽哉?” | 他说:“啊!学者对于学问,怎么可以忽视呢?” |
今有人于学,不能致其心,而欲求其知,未有得也。 | 现在有人学习,不专心致志,却想获得知识,这是不可能的。 |
夫学之不勤,其何以能? | 学习如果不勤奋,怎么能成功呢? |
志不立,则学无由进;学不进,则志无以成。 | 志向不确立,学习就没有进步;学习不进步,志向就无法实现。 |
是故君子务学,而学必先立志。 | 所以君子重视学习,而学习必须首先立志。 |
今吾既老矣,而学之未至,岂非命也? | 现在我已经年老了,而学问尚未达到境界,难道不是命运吗? |
然吾志未已,犹愿与诸生共勉焉。 | 然而我的志向并未停止,仍愿与各位学子共勉。 |
三、总结
《进学解》不仅是韩愈个人情感与思想的表达,更是他对当时士人精神状态的深刻反思。文章强调了“志”与“学”的关系,指出唯有坚定志向并勤奋学习,才能真正成就学问与人生。其语言朴实却富有哲理,至今仍对现代人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通过本文,我们可以看到韩愈作为一位儒家学者的坚定信念与不屈精神,也为后世提供了关于治学与修身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