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其功于一役什么意思】“毕其功于一役”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在一次行动或努力中完成原本需要长期积累或多次尝试才能达成的目标。这个成语强调的是集中力量、一次性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时也带有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毕其功于一役 |
拼音 | bì qí gōng yú yī yì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围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楚子曰:‘吾闻之也,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遂退。郑人又不臣,楚子围之。郑人惧,乃遣使求和。楚子曰:‘吾欲与郑盟,以安其民。’郑人曰:‘愿听命。’楚子曰:‘此非一役之功,而一战之得也。’” |
含义 | 在一次行动中完成全部任务或达到最终目标,通常指集中资源、一次性解决问题。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策略性行为,有积极和消极两种含义。积极方面是高效、果断;消极方面则可能因准备不足导致失败。 |
近义词 | 一劳永逸、一举成功 |
反义词 | 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 |
企业管理 | 公司决定通过一次大规模并购,迅速扩大市场份额。 |
政治决策 | 领导者希望通过一次改革解决多年积累的问题。 |
个人发展 | 某人希望通过一次考试或项目,实现职业上的飞跃。 |
三、注意事项
- 优点:效率高、节省时间、减少重复劳动。
- 缺点:风险大、容易因准备不足而失败;若失败,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
- 适用对象:适合资源充足、目标明确、执行力强的团队或个人。
四、总结
“毕其功于一役”是一种追求高效、果断行动的策略,适用于特定情境下的决策。它强调集中力量、快速达成目标,但同时也伴随着较高的风险。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合理规划,避免盲目冒进。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可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