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的意思】“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临江仙·送钱穆父》。这句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身不由己的感慨,以及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渴望超脱的心境。
一、词句释义
- “长恨此身非我有”:长久地遗憾自己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身体和生命似乎并不真正属于自己。
- “何时忘却营营”:什么时候才能忘记那些奔波劳碌、追逐名利的琐事(“营营”意为忙碌、奔走)。
整句表达的是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二、词句背景与情感分析
苏轼在词中借送别友人之机,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内心充满了对功名利禄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营营”一词源于《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
在这里,“营营”象征着人们为了生计、功名而不断奔波、焦虑的生活状态。苏轼希望摆脱这种状态,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三、总结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
原文 |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
释义 | 对人生无常、身不由己的感慨;渴望摆脱世俗纷扰 |
情感基调 | 感叹、无奈、向往自由 |
用典 | “营营”出自《庄子·逍遥游》,象征世俗奔波 |
作者心境 | 对功名利禄的厌倦,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
现代意义 | 提醒人们关注内心,减少对外在物质的执着 |
四、结语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不仅是苏轼个人情感的写照,也道出了许多人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共同困境——被生活所困,被欲望所牵。它提醒我们,在忙碌与奔波之余,也要学会放下,寻找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如需进一步探讨苏轼其他作品或类似主题的诗词,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