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一字千金的主人公是谁】“一字千金”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常用来形容文章或话语极其精炼、价值极高。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其主人公是吕不韦。
一、成语来源与背景
“一字千金”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相传战国时期,秦国丞相吕不韦召集门客编撰了一部名为《吕氏春秋》的著作,这部书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为了彰显此书的价值,吕不韦将书稿悬于城门,并声称:若有能增删一字者,赏金千两。
结果,无人敢动一字,最终成就了“一字千金”的美谈。
二、主人公介绍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吕不韦 |
生卒年 | 约公元前292年-前235年 |
身份 | 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商人、思想家 |
主要成就 | 编撰《吕氏春秋》,推行“奇货可居”策略,助秦庄襄王继位 |
典故出处 | 《史记·吕不韦列传》 |
三、成语含义与用法
- 含义:形容文字极为精炼、价值极高,一个字抵得上一千两黄金。
- 用法:多用于称赞文章、书法、语言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或思想深度。
- 例句:
- 这篇文章言简意赅,真可谓一字千金。
- 他的书法作品笔力遒劲,每字都似一字千金。
四、总结
“一字千金”这一成语,源于战国时期吕不韦编撰《吕氏春秋》的故事。他以重金悬赏的方式,证明了这部著作的精妙绝伦。成语不仅体现了对文字价值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思想成果的极致追求。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也能感受到古代文化中对智慧和语言艺术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