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报任安书原文】一、
《报任安书》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给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全文以沉痛而坚定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在遭受宫刑后的心路历程与人生信念。文章不仅展现了司马迁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也体现了他对历史责任的执着追求。他通过回顾自己的遭遇,阐明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并说明自己忍辱负重、著书立说的动机。
这篇文章语言真挚,情感深沉,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二、原文节选与解析
原文句子 | 解析 |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强调生命的价值取决于其意义,强调为正义、理想而死比苟活更有价值。 |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 表明自己忍受屈辱、苟活于世的原因是为了完成未竟的事业,不愿让才华埋没。 |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表达了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宗旨,即探究天道人事,贯通古今历史,形成独立的历史观点。 |
“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 表示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完成这部著作,实现人生价值。 |
三、文章结构简述
1. 开头致意:向任安问好,表达久未通信的歉意。
2. 自述遭遇:讲述自己因李陵事件受牵连,遭受宫刑的经历。
3. 内心独白:抒发内心的痛苦与不甘,同时表达对命运的思考。
4. 立志著书:表明自己忍辱负重、完成《史记》的决心。
5. 结尾感慨:再次强调生命的意义与历史的责任。
四、思想内涵
- 生死观:强调生命的价值在于贡献,而非长度。
- 坚韧精神:面对极端苦难仍不放弃理想,体现顽强意志。
- 历史使命感:以著书立说为己任,表现出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 人格尊严:即使身处绝境,依然保持人格的完整与高贵。
五、结语
《报任安书》不仅是司马迁个人情感的倾诉,更是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的象征。它告诉我们,真正的伟大不在于一时的得失,而在于坚守信念、追求真理的勇气。这篇文章穿越千年,依然震撼人心,激励着无数后来者在困境中坚持理想、书写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