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其雄浑壮阔的意境和深沉的历史感而闻名。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市附近的崇山峻岭之间,地势险要,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经过娄山关,取得了重要的军事胜利。毛泽东在这一背景下写下了这首词,表达了对革命斗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未来胜利的信心。
上阕描绘了娄山关战场的自然环境:“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秋风凛冽,大雁在清晨的霜露与残月映照下哀鸣,营造出一种肃杀悲凉的氛围。这种景象不仅勾勒出了娄山关特有的地理特征,也隐喻了当时中国革命所面临的艰难处境。然而,“霜晨月”又暗示着光明即将到来,为接下来的叙述奠定了基调。
下阕则集中体现了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娄山关这样险峻的地形,红军毫不畏惧,展现出钢铁般的意志。这里“真如铁”强调了挑战之艰巨,“从头越”则表明红军不惧困难、勇往直前的决心。最后两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用形象生动的画面收尾,将娄山关的壮丽景色与红军战斗后的场景融为一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现实的高度融合,既是对历史事件的艺术再现,也是对革命精神的礼赞。它提醒我们,在任何艰难时刻都要保持坚定信念,敢于克服一切障碍,追求最终目标。同时,《忆秦娥·娄山关》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语言凝练、意象丰富,堪称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